沼氣
上世紀70年代,幾乎每個農村家庭背后都有一個沼氣池。沼氣不僅能夠成為日常生活的燃料,還是作物生長過程中必不可少的有機肥。可是如今在農村,沼氣池幾乎完全消失了,方圓幾里都再難尋到沼氣池的蹤跡。

為什么會出現這種情況,難道是國家改革政策限制了沼氣池的使用?當然不是,恰恰相反我們國家一直在大力推廣沼氣池,鼓勵在農村建設沼氣池,但是效果甚微。如今沼氣池已經逐漸被社會、被民眾所淘汰了,這到底是為什么呢?

01
中國農村的沼氣池
沼氣是農村養(yǎng)殖廢料經過長期發(fā)酵而釋放出的一種可燃性氣體,它的主要成分是甲烷,具有極強的燃燒性能。上世紀70年代初,為解決燃料供應不足的問題,沼氣池被廣泛應用于農村生產活動。后來,農民們逐漸將沼氣應用于照明、取暖等。
80年代,沼氣發(fā)酵綜合利用生態(tài)農業(yè)模式建立,沼氣正式服務于農作物的生產活動,成為中國農業(yè)可持續(xù)發(fā)展的有力支撐。沼氣的投入使用不僅解決了農民的燃料問題,還以農業(yè)生產循環(huán)鏈條的形式推動了農村資源的有效利用,降低了生產活動對農村環(huán)境的損害,大大改善了農村的生態(tài)環(huán)境。

如此優(yōu)越的條件也并沒能保證沼氣池在農村的穩(wěn)固地位。近些年來,農村的沼氣池數量越來越少,很多村子都還存留著已經廢棄的沼氣池,卻很少有人再繼續(xù)使用沼氣了。對于這一可再生清潔能源,國家一直保持著鼓勵的態(tài)度,但是沼氣池消失的步伐卻毫未停滯。這背后的原因或許并沒有那么簡單。
02
廢棄原因
首先,沼氣池雖曾風靡全國,但其本身卻也有著不容忽視的缺陷。沼氣產生最重要的過程就是發(fā)酵,這一過程卻受限極大。發(fā)酵這一過程本身需要長期的高溫,自然條件下只有夏天才能夠滿足這一需要。這也就意味著沼氣在夏季產量極高,而秋冬降溫后沼氣的生產就很難再供得上生產活動的需求。

由于沼氣本身具有一定的不可控性,所以沼氣池的建設往往需要耗費極大的人力物力。不僅設計復雜,還需要定期進行清理和維護,而且安全性也不能完全保證。隨著沼氣池修建技術的發(fā)展,農村修建、維修沼氣池的成本也不斷增加。不僅需要大量的資金投入,還需要具備一定的專業(yè)知識,這對于很多農村人來說,并不是一件簡單的事。
隨著我國化工產業(yè)的不斷發(fā)展,天然氣逐漸在全國范圍內普及。相比傳統的沼氣,天然氣顯然更加方便快捷,使用成本也不比沼氣貴多少。再加上清潔便利的電力,不論是在燃料還是供暖方面,人們都有了性價比更高的選擇。兩相對比下,沼氣被新能源代替是必然趨勢,這也正是農村沼氣池逐漸消失的原因之一。

另一方面,政府雖大力提倡沼氣在生產實踐中的應用,卻未能真正落實相關的扶持政策。沼氣池建設技術的普及、配套設施的修繕、以及財政補貼的發(fā)放等等,各方各面的欠缺都是農民對扶持政策產生質疑的原因。扶持政策的虛空使得沼氣池在農村的推廣遭遇巨大阻礙,也正因此,才會有越來越多的人選擇其他能源而廢棄沼氣池。
從風光到敗落,沼氣池在農村經歷了翻天覆地的變革。風靡一時是因為作為一種可再生的經濟能源,它有著極強的實用性和便捷性。隨著時代的發(fā)展,它的優(yōu)勢也逐漸被新能源取代,隱性的劣勢卻使它成為了時代的犧牲品。

03
總結
沼氣池作為一種環(huán)保、清潔的可再生能源,在燃料嚴重缺失的時候成為了人們的能源寵兒,卻在時代的不斷發(fā)展中逐漸被淘汰。這其中,自然有其本身缺陷的原因,但更多的是人為力量的加持。
沼氣池本身受季節(jié)影響大,修建維修難度高,因而在新能源的對比下,便利性與效能性都遠遠不夠。扶持政策的不到位也使得民眾對沼氣使用的積極性降低,反而加速了沼氣池的衰敗。對此您有怎樣的觀點呢?
新聞來源--網易新聞
免責聲明:
一、本站采用的非本站原創(chuàng)文章圖片內容如果無法和版權者聯系,我們本著尊重的原則,在文章右部或者下部等處特別醒目地注明來源說明。
二、IBS 環(huán)保視界轉載上述內容,對文中陳述、觀點判斷保持中立,不對內容真實性、準確性、合法性提供保證,不承擔任何保證責任。
IBS 2024

“不破不立 合作共贏”
2024年3月28-29日
中國·蘇州
IBS 2024行業(yè)盛會精彩來襲!
本次規(guī)模預計700+ 參展企業(yè)90+
媒體報道150+ 線上活動參與5000+
報名參與請掃描下方二維碼,
組委會將邀請您加入行業(yè)交流群,
線上報名享受優(yōu)惠,項目參觀名額有限,
先到先得,趕快掃碼報名吧~
